人民日报发泡餐具年耗百亿解禁加重白色污染

时间:2019-11-05 20:21:58

人民:发泡餐具年耗百亿 解禁加重白色污染 时间: 04:52 来源: 1999年初,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要求禁产、禁用一次性发泡餐具,限期淘汰。这一法规在行内被称为“6号令”或“禁白令”。

今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餐具获得“解禁”。

“解禁”原因是什么?当初为何禁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是否安全?解禁后应该怎么走?

餐具当初因何被禁?

因“白色污染”被禁,但14年来“禁而不止”;目前有百家生产企业,每年市场消耗100多亿个

中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委员杨惠娣介绍,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主要原料是从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PS)。1985年,我国从台湾和日本等地引进发泡餐盒生产技术,而发泡餐盒耐压、保温、刚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国内对一次性包装材料的需求。

杨惠娣说,发泡餐具1986年开始在铁路上使用,当时车窗不封闭,也没有袋装收集,废弃的餐盒严重破坏铁路沿线生态和景观。1995年,在铁路站车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此外,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时,发泡餐具漂浮至葛洲坝,引起发电机组故障,直接导致了“6号令”的出台。

塑料研究专家、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原高级工程师唐赛珍也指出,正是管理的缺失,导致废弃一次性发泡餐具泛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接受书面采访时也表示,“白色污染”是人们随意丢弃垃圾的不良行为和缺乏有效回收体系造成的恶果。

事实上,虽然被禁,发泡餐具仍在市场上存在。

唐赛珍介绍,发泡餐具由于具有防水防油、刚性强、保温性好、适合中餐包装的特性,在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地方有很大的市场。

杨惠娣表示,一次性发泡餐具受市场青睐还有赖于它的成本优势。一个发泡餐盒只需要4—5克聚苯乙烯,而用聚丙烯(PP)做餐盒则需要约20克材料。所以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市场价不足1毛钱,而聚丙烯餐盒一般是5毛钱。

有业内人士透露,“6号令”发布之后,发泡餐具生产企业转入地下,目前多数企业沿用的依然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产品性能上几乎没有改进。转入地下的生产企业和原本就是执法难点的使用发泡餐具的小商贩,导致监管和处罚成本上升,14年来一次性发泡餐具“禁而不止”。

中塑协秘书长马占峰表示,目前国内有100多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占餐盒市场的70%左右,每年市场消耗100多亿个。

回收难题如何解决?

专家认为废弃发泡餐具可用作生产塑料日用品、建材等;有友认为回收体系不完善,解禁只会更加混乱

发泡餐具不宜降解,埋在地下很多年也可能不会腐烂,对此杨惠娣表示,塑料产品都比较难降解,没一定的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很难降解。

唐赛珍说,最合理的方式是建立回收利用体系,从管理上着手,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废弃发泡餐具经加工,可做塑料日用品、建材和涂料。“当前塑料回收再生技术已经很成熟。”唐赛珍说,加工设备的国产化,使设备价格从五六百万元一台下降到几十万元一台。唐赛珍认为,国外的经验证明,只要管理到位,回收利用发泡餐具可以节约资源。

但杨惠娣表示,发泡餐具回收利用也面临一些问题。聚苯乙烯泡沫,质轻体大,回收运输时需要压缩,成本比较高。此外,一次性餐具品种较多,必须先分类,把能降解、不能降解的餐具分开,否则会影响回收再生产品的品质。

“资源回收是公益性工作,回收收益有限,需要政府予以政策支持。”杨惠娣说,上世纪90年代,上海曾经实施“3分钱工程”,即生产一个餐盒,交给政府3分钱。政府利用这笔资金补贴回收企业。不过,这项政策并没有“全国一盘棋”,上海周边地区的发泡餐盒厂家因成本优势,挤占了当地市场。杨惠娣建议借鉴上海“3分钱工程”经验,建立“全国一盘棋”的回收利用体系。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说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原因包括“能降低原料消耗、节约石油资源,以及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但不少人认为,解禁不能只算“经济账”,“环保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情况更严重。

怎么用才能放宽心?

发泡餐具须科学使用,不适合微波炉加热,也不宜盛放高温食品

有友担心,发泡餐具受热后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董金狮认为,聚苯乙烯耐热性差,不耐沸水。大于70摄氏度会发生形变,温度过高会析出有害的低分子物质。他还称,发泡后的聚苯乙烯餐具,密度变小,孔洞增大,很容易吸油。随着高温加热,更多有害物质析出到食物中,被人食用,危害人体健康。

面对一次性发泡餐具的毒性问题争议,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

唐赛珍认为,聚苯乙烯解聚温度高达280摄氏度以上,且目前生产的聚苯乙烯树脂中,苯乙烯残存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唐赛珍说,一次性发泡塑料不耐高温,不适用于微波炉加热,不适于开水蒸煮,也不宜盛放1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食品,但并不影响快餐业的使用。

但也有人对快餐业、路边店能否按科学标准盛放食物表示不乐观,友“跑得快”就说:“快餐讲究个快,很多都是菜炒上来就放进一次性餐具送走,而且对于快餐业的这种使用行为,几乎难以规范。”

还有人担心,发泡餐具在焚烧中,会产生强致癌的“二(口恶)英”。唐赛珍解释,“二(口恶)英”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在300至40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溴)一类有机化合物同时存在,而聚苯乙烯发泡餐具生产、使用以及焚烧处理过程中均不具备上述条件。

唐赛珍指出,发泡餐具“安全性”隐患,主要源于有些企业在生产中加入了回收废料的伪劣原材料。“造成这一问题,是监管不力导致的,和材料无关。”她承认,为降低成本,有厂家利用塑料废弃物生产,扰乱市场秩序,也加重了消费者对安全的忧虑。

放开后如何管得住?

须制定更详细的产品标准,加强监管,提高行业自律,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就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一事接受采访时表示,把该条目从淘汰类中删除,包含一个考虑就是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法规体系不断健全,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据了解,除我国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一直在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当年因“白色污染”禁止生产,现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唐赛珍说,铁路窗户封闭了,也有较好的回收程序,从这点看,解禁是合理的。

发泡餐具解禁后,将面临一系列问题,杨惠娣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产品标准。

杨惠娣说,虽然目前有《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但该标准覆盖面较宽,包括了除纸之外所有种类餐具。她建议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制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专用标准。

其次,要加强质量监控,提高行业自律。她表示,采用废旧塑料作原料生产餐具,使用荧光增白剂等添加剂,会有碍产品安全,最终将破坏行业秩序。她还建议,要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摒弃随手丢弃垃圾的恶习,协助更好地回收利用。

也有消费者对此表示悲观,认为发泡餐具的回收利用之路并不像专家所说的那样顺利,“看看电池和节能灯回收现状,可以想到发泡餐具解禁后的将来。”微博友“流思之”说。

(作者:喻思娈来源人民)

孩子不消化的症状

宝宝严重便秘

如何制作小程序

宁德治疗月经不调费用

丹东治疗前列腺结石医院

龙岩安康治疗妇科方法

贵阳哪家医院治癫痫病好
桂林治疗阴道炎方法
安顺治疗癫痫病医院
相关阅读
选校季到了,这所小学值得你信赖 2024-11-17

昆明官衙技术学院学校,座落绵阳双流区4A级主题乐园国色天乡,学校是由西安法政企业集团、九联企业集团融资举办的精品化技术学院独具特色学校,是西安官衙学校在双流的理工学院。恪守总校的一贯制实践(以德施教、自强

葡萄牙生活家的美德,发掘咖啡鲜为人知的绝妙用处! | 微课堂 2024-11-08

在在是一年一度的招生季,想必勾起了不少果树的真情自述。不告诉他有多少小伙伴和小编一样,从大一起指望一杯冰淇淋必须提神醒脑,现今纯净已经生活习惯了靠冰淇淋“续命”的日常生活而在果树牙人的日常生活那时候,

能放到包里的非同焦投影仪!慧示M1评测:离墙45厘米可投百吋画面 2024-11-02

如果以“投到射比”为标准来给现今的国产人机摄像机分为类别,那么大致可以分为相机、非同昂。不过,换用非同昂样式设计的国产摄像机这不多,托别是可用电源的高容量非同昂摄像机,基本上大部份国产非同昂摄像机必须

越是心烦,越要想到这三句话 2024-10-11

《隋书·陆象先传》中说:“生灵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似乎,快乐内都的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 在好事还没人暴发的时候,我们开始胡思乱想;在好事并未暴发后,我们一遍遍回忆说。总之,我们就众所周知一个永远也可能

iPhone上的这个间谍触控板可以使打字更容易 2024-10-08

iPhone和iPad都装载了很酷的隐秘机能,除此以外来自除此以外 iOS 15.5 越来越新的许多新增 机能。FaceTime的 SharePlay JavaScript如今可让您与朋友一起看喜剧片或听音乐,而新的 专注 模式可让您在工作或忙碌时消除分心。 虽然在iPhone

专访丨《三仙饭》:已出版的书和不能出版的生活 2024-08-06

《三仙煮》是诗作高星写下的关于南京三位儒者——阿坚(赵世坚)、狗子(辛新栩)、张弛——的纪实档案,穿插所作对四人在新诗官民的注意到。在作为南京历史文化一景的“西局社址”中的,高星与三位被笔记写下者诗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