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称孔子错得离谱编剧何燕江回应质疑
时间:2020-03-29 07:38:46
鲍鹏山称《孔子》错得离谱 编剧何燕江回应质疑
《孔子》海报 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电影《孔子》编剧何燕江针对《百家讲坛》鲍鹏山对影片的炮轰进行了回应。曾出版过《说孔子》一书、正在《百家讲坛》录制《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的孔子专家鲍鹏山,前日在《孔子》上海看片会后,炮轰这部连孔子第77代孙孔德懋女士都曾探班、表扬过的影片,称该片在人物姓名、基本常识、历史史实等6个方面错得离谱。 何燕江回应:在当今的网络文化上,“专家”好像并不是什么好词。因为如今冒牌的专家也许太多。网上流传一句刻薄话:“大师满街走,专家闹如狗。”因为假专家常爱拍砖,也因此常被拍砖------所以网民有个雷人的网词叫“砖家”。这不,《孔子》还没正式上映,就来了一位拍砖之家鲍鹏山。 据15日上海某报:“曾写过《说孔子》一书的鲍鹏山对孔子研究已久。” 小何点评:这位鲍鹏山写一本什么《说孔子》,就敢吹“对孔子研究很久”。其实这年头时髦出书,谁还没出过两本书啊?拿一本书说事,怎么好意思呢?本人2006年就出版过《圣者孔子》(中信出版社,40万字),最近刚出版了新著长篇小说《孔子》,60万字。可俺就只是个普通作者,不是什么砖家。 本人比较孤陋寡闻,此前并没听说过鲍鹏山副教授是何方神圣。问问我的老师学友,好像知道这位“砖家”的也不多。闲话不扯,就先逐点回答他的质疑吧: 一 鲍鹏山说;“对孔子这样的“大人物”,电影里很多基本事实竟然都完全不符合历史。“我完全不明白编剧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何点评:“电影里很多基本事实不符合历史”,真说对了!编剧编剧,不编哪有剧啊?电影中的故事当然是以“编写”为主,是编出来的,并不是史实,这应当是基本常识!所以,我们只是编剧,而不是历史学家。如果一部电影基本符合历史事实,那就叫纪录片,不叫故事片了。 顺便为砖家科普一哈:中外古今,关于“大人物”的影视作品的确很多很多,但恐怕没有哪一部敢说自己是准确历史的再现。不管是《甘地传》还是《拿破仑》、《亚历山大》。相对而言,我们的《孔子》在编剧时,根据导演的要求还是非常慎重地取材于史料,可以说做到了70%的情节在史料中有出处、有根据,力求有所依托。 但是,鲍鹏山要看准确的历史,那还是不要进电影院,您直接去看历史书好了。譬如最近热映的《阿凡达》是什么?难道是历史?难道是现实?都不是,那完全是科幻文艺作品。但是很好看。一切影视戏剧作品,都是艺术作品,是虚拟历史而不是真实历史。艺术离不开想象/幻想以至编造。这才是最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其实,就是真正的历史书也未必都能事事准确。司马迁的一部《史记》无比伟大,可被前人挑出其中硬伤有多少?年代错误有多少?鲍鹏山副教授你难道没读过前人写的“《史记》志疑”,《十七史商榷》这些书么? 何况,千百年了,许多所谓历史事实也只能是推测而已。比如,孔子究竟生在哪一年(前552?前551?),这一基本事实,两千年来,哪位历史学家敢说他弄清楚了?! “对于电影中的错误,鲍鹏山表示最不可原谅的就是……” 小何点评:鲍副教授,您客气,但是谁介意你原不原谅? 二 鲍鹏山说:“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电影里竟然打成了‘孔锂’。之所以叫‘鲤’那是有故事的,是因为这个儿子出生的时候鲁昭公送了一条大鲤鱼祝贺。” 小何点评:孔子儿子叫“孔鲤”,这属于小儿科一类的国学基本知识。我2006年出版的剧本《圣者孔子》,不久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孔子》,都有写关于孔鲤与鲤鱼的故事。事实是:我们的原剧本中“孔鲤”这两字并没有错,有诸多出版物为证。只是字幕打字员不小心出个错字,这骂不着编剧,更不要上纲上线。 鲍鹏山说“如果说孔鲤的名字被打错可以用“粗心”来解释的话,另一个错误则让鲍鹏山对编剧的水平产生了质疑。” 小何点评:你当然有权质疑别人,但不要忘记,别人也有同样平等的权利质疑你。究竟水平真高,还是假冒伪劣? 三
心绞痛冠心病的原因小孩肚子疼不消化怎么办
怎样消除血栓